大连的中山广场从建筑学角度来说,是一座露天的建筑博物馆。尽管大连人对这座广场很熟悉,对广场上的十座建筑更是如数家珍,有人用画笔,有人用文字,无数次解读他们心中的中山广场。但是在做“大连老建筑”这一专题时,我们仍然无法将之舍弃,因为这个广场和广场上的建筑沉淀了这个城市建市之初的记忆。在我们历数这个名人故居、那个历史遗址时,真的不能绕过这里。
让我们还是回到上世纪之初,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时说起,说说荒地如何一步步成为城市的中心,说说十座建筑是如何一个个拔地而起。是谁建造了它们,它们又沐浴了怎样的历史风雨。
十大建筑:压得住场的建筑群

先有大广场后有广场上的建筑
中山广场这个名字是从1945年日本投降后开始叫的,因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得名。往前追溯,日本殖民统治大连时期,这里叫做大广场;再之前,1899年起这里叫做尼古拉耶夫斯卡娅大广场,很俄罗斯的一个名字。因为名字太长太难记,人们简化了它,叫尼古拉大广场。
在大连建市之初,这里还是一块荒地,俄国在大连的第一任市长萨哈罗夫,他也是中东铁路总工程师,他和助手特莱寥辛工程师仿照法国巴黎城区的模式,在市中心修了圆形广场,然后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十条大街,这就是中山广场的最初形态,如今我们还能在图册中找到那时中山广场的照片,一片空旷之感油然而生。
尼古拉大广场连接人民路与中山路,直径200米,面积2.26万平方米。历经100多年的建设,这里的变化也就是不断地多出新的建筑,但是它最初的辐射状设计理念还完好地保存着、延续着。不必从高空俯瞰,你只要站在广场的中心,转一个圈,就能清楚地看到这十条街道,以及每条街道与街道之间矗立着的建筑。
萨哈罗夫还没有完成他的城市构想,就因为俄国在日俄战争中败北,不得不离开大连。他离开时,中山广场上还没有一座建成的建筑。不知道,如果有,萨哈罗夫是不是会像火烧胜利桥市政厅那样一把火烧了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的建筑是俄国之后的下一个侵略者日本人建造起来的,据大连老建筑保护名单中提供的资料,广场上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大楼——大连民政署旧址,始建于1908年,距今105年。那之后,广场上的建筑一座一座地增加,它们的建筑年代与日本侵华的脚步是相辅相成的。到日本投降之前,中山广场上已经有了九座建筑,它们是中山广场1号朝鲜银行大连支店、2号大连民政署、3号英国领事馆、4号大和旅馆、5号大连市役所、6号日本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大连支店、7号大清银行大连分行、9号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和10号日本递信省大连关东递信局。
空缺的中山广场8号是建于1951年的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
一座露天的建筑博物馆
对于中山广场周边的建筑群,大连理工大学唐建教授有着很深层次的研究,他说,中山广场的建筑群厚重感很强,给人感觉是压得住场。俄国强租旅大时,当初规划在市中心围绕圆形广场设计放射状道路,广场周边设政府、邮局、银行等机构。
然而,由于日俄战争,沙俄战败,规划未能实现。日本后来在大连完成了俄国人的规划,将这里建成了行政中心。由于当时日本崇洋“西化”,所以中山广场的老建筑风格以当时欧美流行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为主。
广场上的建筑,比如说5号的大连市役所旧址、7号的大清银行大连分行旧址、10号的日本递信省大连关东递信局旧址都是典型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从大清银行大连分行旧址上,可以清楚地见到这种风格的体现。它是砖混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立面采用对称式的设计,中间突出,两侧的屋顶为半圆形,中间为梯形,变化奇异、层次跌宕、极富神韵。
建于1909年的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是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此建筑出自满铁建筑科的太田毅之手,对面的大和旅馆也是他的手笔。横滨正金银行有着文艺复兴式的美丽圆顶,建筑立面为五段划分,窗楣作为断裂山花,造型别致,设计新颖。
1910年9月完工时,有人对这座色彩醒目的建筑提出了批评,说它“局部结构太大,使人有大建筑被缩小之感”。需要提及的是这些建筑的设计师们,设计大连民政署的前田松韵、设计大和旅馆和横滨正金银行的太田毅、设计递信局的松室重光、设计朝鲜银行大连分行的中村与资平、设计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大连支店的宗像主一,他们的身份大多隶属于关东厅或是满铁等殖民机构,设计这些建筑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好地拓展日本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和政治侵略。但就建筑本身而言,100年后,我们还是会感叹他们当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细数十大建筑

如今的中山广场有十大建筑,“年纪”最长的已经105岁。
中山广场1号
现称: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中山广场支行
旧称:朝鲜银行大连支店
始建于1918年,1920年竣工,建筑面积4925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文艺复兴风格科林斯柱式建筑。

中山广场2号
现称:花旗银行大连分行
旧称:大连民政署和警察署
建于1908年,二层砖木结构的哥特式建筑。拥有钟表塔楼的建筑参考了欧洲市政厅的风格。

中山广场3号(原址已拆除)
原称是英国领事馆,1914年建成,是当时中山广场(大广场)上唯一的外国公馆。1995年拆毁,2003年建成大连金融大厦,现在有两家银行入住

中山广场4号
现称:大连宾馆
旧称:大和旅馆
始建于1909年,1914年建成,钢混结构的巴洛克式建筑,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建筑风格。后改称大连宾馆。

中山广场5号
现称: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
旧称:大连市役所
1915年始建,1919年完工,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中山广场6号
现称:交通银行大连分行
旧称:日本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大连支店
1936年建成,当时简约化的现代建筑在欧洲大行其道,故此中山6号为新古典风格。

中山广场7号
现称:中信实业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
旧称:大清银行大连分行
1909年始建,1910年6月竣工,由中国人设计承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最初为清朝户部所设大清银行大连分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更名为中国银行。这是中山广场建筑群中唯一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建筑。

中山广场8号
现称:人民文化俱乐部
1951年建成,由苏联专家小组设计,是大连市解放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娱乐设施,也是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剧场。

中山广场9号
现称: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
旧称: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
建于1909年,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建筑风格

中山广场10号
现称:大连邮政局办公楼
旧称:日本递信省大连关东递信局
始建于1925年,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